最近,肇慶閱江大橋來了一群特殊的“游客”,引得攝影愛好者們紛紛前來,只為拍到TA們優美的身影。
最近,
肇慶閱江大橋來了一群特殊的“游客”,
引得攝影愛好者們紛紛前來,
只為拍到TA們優美的身影。
這群“游客”究竟是誰?有什么來頭?
下面這個視頻為你揭開謎底!
???
△視頻拍攝、剪輯 梁亮
相信已經有小伙伴辨認出來了,
視頻中的“游客”正是
一群優雅美麗的白鷺。
△梁亮 攝
那到底是什么吸引了
這些可愛的“小精靈”呢?
原來,
最近隨著西江水位的下降,
閱江大橋南岸的江面露出了一片片的沙洲,
沙洲上還長出了水草和蘆葦等水生植物,
形成了一片江邊濕地,
為白鷺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“游玩”好去處。
△圖源 高要發布
數百只白鷺翩翩飛舞于江面與大橋間,
場景如詩如畫。
小編了解到,這群白鷺
是從星湖濕地公園飛過來的
在這里嬉戲覓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
多的時候有上千只。
△圖源 高要發布
白鷺對環境要求很高,
它們來這里嬉戲覓食,
反映出肇慶自然環境的優越。
△圖源 高要發布
依山傍水,推窗見綠,
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,
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,
這是我們的肇慶!
△吳勇強 攝
肇慶,是“國家森林城市”,
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生態屏障,
林業用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71.64%,
森林覆蓋率達70.84%,
森林面積、森林覆蓋率均位居
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的第一位。
△鼎湖山 歐彩煥 攝
綠化水平不斷提高
肇慶建城區綠地率38.17%,
綠化覆蓋率41.85%,
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.35平方米。
△梁亮 攝
全市建成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12個,
總面積3.82萬公頃,
森林公園151個、濕地公園11個,
總面積16.33萬公頃。
△星湖濕地公園 歐彩煥 攝
近年來,肇慶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,
義務植樹已成為肇慶干部群眾的自覺行為,
“十三五”以來肇慶已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59個,
面積38953公頃,
累計植樹2090.25萬株。
△西江日報記者 劉春林 攝
加快荒山造林和國土綠化,
近三年完成造林3.548萬公頃,
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。
△吳勇強 攝
等48個城區公園,
重點打造北嶺山森林公園、
羚羊峽古棧道森林公園等
82個城郊森林公園和11個濕地公園。
△牌坊公園 西江1號 攝
同時,積極實施“鄉村振興”戰略,
加快新農村建設,
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示范點415個,
森林小鎮4個,
不斷提升鄉村綠化水平。
△“森林小鎮”德慶縣官圩鎮
未來,
肇慶還會變得更“綠”。
今年我市印發了
《肇慶市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工作方案》,
提出力爭2022年成功創建
全國綠化模范城市。
△聶偉健 攝
空氣質量得到提升
今年,我市空氣質量共7次
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的前20強榜單。
1-8月,
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.35,
同比下降13.2%,
排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的第17名。
△大勇 攝
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
2018年,
西江肇慶段、賀江等主要江河
和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
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,
全市12個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
優良比例達到91.7%,劣Ⅴ類比例為0。
△西江 端州區供圖
今年7月,生態環境部公布了
2019年6月和1-6月
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,
肇慶排在全國第23名!
△賀江 韋石明 攝
為了確保河流水清砂凈,
我市堅決筑牢道道綠色防線,
全面開展黑臭水體及河涌治理,
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。
△梁志鋒 攝
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
在綠色發展的導向下,
肇慶發展起新能源汽車、環保產業、
生態農業、綠色服務業、
生態旅游和健康養生等產業,
并建立起綠色發展基金。
△肇慶高新區供圖
肇慶率先在全省提出將環保產業作為主導產業。
近年來先后出臺了
一系列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措施,
吸引了一大批高端的環保產業集聚落戶,
搭建了中丹環保產業園等平臺,
引進了暨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等科研實體,
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了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
并在肇慶新區設立永久會址。
△暨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。圖源 鼎湖發布
未來,
我市將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,
讓綠色青山、碧水藍天留在肇慶,
讓更多的珍稀動物駐足、定居,
構建“人與自然”的美麗畫卷!
標簽:旅游資訊,肇慶,自然環境,美景,游客,朋友圈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陽光網立場。
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、名譽權等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